今日大雪:拥炉看雪酒催人
编辑:admin 日期:2024-12-06 13:44:06 / 人气:
古人于饮酒一事上,既重酒之滋味,亦不忘器具之精妙,温酒之举颇为讲究,所用器具各有精妙。在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曾侯乙尊盘,就是一件铸造于2400年前的温酒神器。
世界最早的超大号“保温杯”
曾侯乙尊盘,恰如其名,由“尊”与“盘”两部分构成。尊,用于盛酒;盘,则用来盛水。寒冬时节,盘中可盛沸水,以此温酒,热酒暖心;炎夏之际,又能放置冰镇酒品,清凉爽口。这件战国时期的盛酒器于1978年在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是湖北省博物馆赫赫有名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其造型极为复杂精美,尊有53个部件,盘有45个部件,二者分别经由55处和64处铸、焊工艺连接成一体。通体满布立体透空纹饰,表层各自独立,互不相连,仅靠铜梗予以支撑。部件繁多,焊接工序繁杂,世所罕见。
2400年前的工匠是怎样铸就这一惊世之作的呢?看似只需一次科学检测便能解决的问题,却在其出土后近半个世纪,也难以得出定论。
直至近年,湖北省博物馆携手故宫博物院,运用工业CT技术,首次成功获取了尊盘完整的三维结构模型,这才缓缓揭开了曾侯乙尊盘那繁复华丽纹饰之下的神秘面纱。
人间巧艺夺天工
提起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大家并不陌生。该技术利用X射线的高穿透性,对待测器物进行逐层扫描,再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和图像重建技术,清晰、准确、直观地展示被检测物体的内部结构、组成、材质及缺损状况,被誉为当今最佳无损检测技术,在文物研究领域有广泛应用。
但是,高科技在曾侯乙尊盘面前也犯了难。传统的扫描技术如光学(激光)扫描、结构光扫描等,难以穿透尊盘复杂的镂空工艺透视其内部结构,特别是尊和盘口沿附饰的多层透空结构。因此,研究人员一直没能对这件青铜器的内部结构,尤其是其精细化的结构进行分析。
近来,曾侯乙尊盘从荆楚之地北上参展,机缘巧合下,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医院”做了一次“全身”CT扫描,尊盘的内部结构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此次复原使用了具有高穿透性的工业CT技术,将文物的二维和三维结构数字化并形成可视化三维图像,还通过切片图像上密度的不同来区分材质,首次获得了尊盘完整三维结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研究表明,尊由1具尊体和33只附件、19只U形锁扣,通过32处铅锡焊、23处铜焊接连成一体(图1);盘由1具盘体和44只附件,通过8处铸接、52处铅锡焊、4处铜焊接连成一体(图2)。
图1
图2
曾侯乙尊盘是采用范铸法还是失蜡法铸造的,一直是学术界热议的问题。尊盘完整的三维结构模型也为其铸造工艺提供了一个直观的证据和初步结论——尊和盘口沿的镂空附饰制作采用了失蜡法铸造。该发现更佐证了在2400年前的战国早期,中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
尽管相比古人,我们已经有了诸如3D打印等更高级、更加多样化的选择和手段,但想要复制出这样一件青铜器也并不容易。曾侯乙尊盘鬼斧神工的工艺,堪称2400余年前的高精密制造,是中国青铜工艺当之无愧的巅峰之作。
本期报道的“曾侯乙尊盘三维数字化复原”来自第三届文物保护青年论坛优秀研究案例展示,本届论坛共评选出12篇优秀成果和18篇入围成果。
上一篇:集中治理!天津市武清区局深入推进“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