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酒也有故事的庄园

编辑:admin 日期:2019-10-17 16:08:04 / 人气:

 祁连南麓,湟水北岸,世居着一个被誉为彩虹的民族——土族。土族有个“纳顿节”是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是土族人民庆丰收的节日,“纳顿庄园”因此而得名,每当庄稼丰收的时候,土族人便迎来一年一度欢乐的“纳顿节”,分享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快乐,向往美好富足的生活。
  走进纳顿庄园。一眼进入视线的,便是装满酒的许许多多的坛子,坛子围着的景观门由两个形似酒樽的门柱和横梁组成,两个酒樽上面不同写法的文字以及酒樽、坛子象征着这方土地青稞酒文化的悠久历史。来到纳顿庄园,首先得要感受一下土族人的热情好客了。客人到门口时要喝临门三杯酒,土族人称之为下马三杯酒,酒罢,便可以参观纳顿庄园了。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轮子秋。土族人在喜庆和聚会的时候,都会在打麦场上架起轮子秋,跳起欢快的安召舞。因轮子秋的表演形式奇特,堪称空中芭蕾,2008年,轮子秋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轮子秋的表演,将人们的思绪带到遥远的历史长河中......
  唐贞观十四年,一支隆重的送亲队伍走出了长安城。新娘是一位名叫弘化的18岁公主。路很长,故乡越来越远……这位名叫弘化的公主不知等待自己的将是怎样的命运,而她即将远嫁的那个遥远的名叫吐谷浑的国度,又是怎样的一个地方。两年后的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松赞干布路过日月山时,吐谷浑末代王后弘化公主带领族人迎接,大唐歌舞委婉优雅,草原儿女热情奔放,在一番歌舞宴饮之后,弘化公主献上了精心酿制的青稞酩馏洒,文成公主饮后大为赞叹,欣喜之余留下了从长安带来的酿酒工匠和书籍,改造工艺,与土族先民一起书写了酩馏酒的神话,而土族酩馏酒正是青稞酒的鼻祖。
  到明末清初,互助威远地区的酿酒已成规模,先后出现了八家比较有名气的作坊,称为八大作坊。那时,威远烧酒远销拉萨,据说一盅酒就能换得一两银子。“开坛十里游人醉,驮酒千里一路香”正是对它的生动写照。
  进入青稞酩馏酒大作坊,巨大的蒸锅内装满了热气腾腾的发酵成熟的青稞原料,不时散发出一阵阵酒香味,经过冷却后的酿酒液,用温火加热后通过连接的导管缓缓地流到接酒容器里。最先流出的酒叫做“神仙不落地”,也就是最好的酒,过往游客不时上前去品尝下这原汁原味的“神仙不落地”,倒也乐在其中。
  由于受到现代化生产的冲击,民间自己酿酒传统已然丢失,以口传心授形式保留至今的古老青稞酩馏酒到了濒临失传的境地。为了保护和传承青稞酩馏酒这一酿酒工艺,董事长师冬花在纳顿庄园开建之初,寻找和聘请了青稞酩馏酒传人董兴林老人,在一台用土坯砌成的灶台上成功还原了古法酿造工艺,并邀请行内资深专家及科研院校经过反复科学实验,终于酿出了独具特色的纳顿青稞酩馏酒。
  “那时候,尽管一次只能酿出四五斤酒,供客人们品尝和参观,但为挖掘和传承青稞酩馏酒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庄园第二代青稞酩馏酒传承人祁生才说道。
  2009年,互助传统酩馏酒申遗成功。纳顿庄园做为其窗口企业也成为该非遗项目的传承基地。现在酒坊酿酒师傅是董兴林老人的徒弟。作为庄园第二代青稞酩馏酒传承人、民间资深酿酒工艺大师祁生才从十六岁开始酿酒,至今已有四十多年酿酒经验。他酿的酒饮后头不痛、口不干、不难受等特点,清香扑鼻、其味醇厚、酒性不烈而又略具酸甜苦辣,真正蕴含了人生五味。
  师冬花告诉记者,青藏高原上到处都生长着青稞,到处都有青稞酒,为什么互助却成了青稞酒的故乡以及全国最大的青稞酒生产基地呢?除了以上机缘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水。水是酒之血,只有好水才能酿出好酒,所以说名泉所在,必有佳酿就是这个道理。
  酿酒是一种文化,如何储藏酒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在青稞酩馏酒地下酒窖,记者见到很多大小不一的坛子里装满了青稞酒酿和酒笼,也就是所谓的酒海。它是一种特殊的储酒容器,它的外壳是利用柳条编制而成,而里面厚约1.5公分的内胆是用桑皮纸、鸡蛋清、动物血、胡麻、黑米浆以及四十多种名贵中药材糊制而成,用它储存酒同样可以让酒得以深度发酵。酒笼还是一个很好的验酒器,如果酒笼内存放劣质酒,它的内胆就会因腐蚀破损。祁生才告诉记者,为了供国内外客人购买的酩馏酒深度发酵,庄园专门开辟了一个地下酒窖,酒窖冬暖夏凉,常年温度保持在15-20℃之间。储藏方式有窖藏和埋藏两种,它的功能主要是深度发酵,让酒在岁月的沉淀中能自然老熟、饱和和绵软,所以说时间是最好的调酒师。
  在工作人员指引下,记者来到土族民俗文化展览馆和农具馆,馆内各种展品将人们的思绪拉到了历史的长河中,充分了解了土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民俗风情。
  土族刺绣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绣法多样。庄园的阿尼、阿姑闲暇之余,开发了土族民间工艺,做盘绣、针扎、背包、土族腰带、土族服饰等。阿尼、阿姑们穿着五彩花袖衫跳上一段安召舞,以表达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土族婚礼是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庄严盛大、风趣幽默,堪称是一场优美的歌舞剧,涉及土族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富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民族特色。土族婚礼还有一个仪式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摆针线。土族新娘在新婚之时,要向婆家人及亲戚朋友们展示自己绣品的同时还要赠送亲手绣制的小物件。真可谓是大开眼界。
  体验一把特色民俗的风情,品一下酩馏酒的芬芳,尝一尝八眉土猪肉和互助独有的“背口袋”(俗称萱麻饼)、“甜醅儿,洋芋酿皮,狗浇尿饼饼,鹿角菜”等特色美食、喝一壶香茶,吃一碗酸奶,拌一碗糌粑,再欣赏一段互助土乡丹麻花儿、土族服饰表演,选购一些青藏高原土特产品,把喜悦转换成永久的纪念带给亲友。
  吃饱喝足,再围着篝火,尽情地唱尽情地跳,尽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放飞心情,畅想休闲之旅,一起感受纳顿节的快乐生活......
  师冬花告诉记者,通过土族歌舞艺术表演、特色餐饮文化保护开发、乡村民宿、青稞酩馏酒酿造工艺传承体验、研学培训等方式,形成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为重点的创新发展模式,以纳顿文化为特色的品牌引领模式,使得一批濒临失传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
  “当前市场千变万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只有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文旅融合发展新形势,进一步调整经营思路,发扬工匠精神,通过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产品创新,才能做好全域旅游全面发展。”

现在致电 0570-2233888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