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茶马古道,这个川藏滇交界的高原县城还想靠葡萄酒带动旅游
编辑:admin 日期:2019-09-24 14:23:05 / 人气:
9月23日,为期4天的2019年西藏芒康首届葡萄产业品牌推广暨第五届重走茶马古道旅游节开幕,当地旅游局希望借此推动当地葡萄酒产业和其他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更多游客的青睐。
葡萄产业品牌推广暨第五届重走茶马古道旅游节上的当地人 拍摄:郑萃颖“近年来芒康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每年都在大幅度增长, ‘卓卓康巴善妙芒康’的旅游品牌一定会越来越响, ‘重走茶马古道’这项旅游活动也会越来越火,葡萄酒产业在内的旅游产业链会逐步得到拓展。”昌都市旅游发展局副局长温平在开幕式上说。
芒康在藏语中的含意为“善妙之地”,地处西藏东南部,位于滇、川、藏三省区交汇处,金沙江、澜沧江并流全境,是国道318、214线内地进藏的“第一站”,因此也被称作西藏的东大门。
芒康县城 拍摄:郑萃颖芒康县盐井乡在150多年前就有葡萄酒的酿造技术。1865年,法国传教士罗勒拿等人在西藏建立唯一一个天主教传教点——盐井天主教堂,由于仪式需要,也将法国传统的葡萄酒酿造工艺带到西藏盐井。平均海拔2600米的西藏的盐井地区,成立是离太阳最近的葡萄酒产区。
现年43岁的芒康县藏香葡萄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扎西达瓦是芒康县纳西民族乡的藏族人,之前在芒康县的青稞酒长担任了多年酿酒师,后来也开始种植葡萄,但是发现不易保存的葡萄销售渠道很难打开,利润也有限,于是在2015年成立了藏香葡萄酒有限公司,开始做葡萄酒生意。
“我想搞一个酒厂,那就可以把葡萄做成酒,一方面自己可以赚钱,另外芒康种植葡萄的地有5000多亩,老百姓们的葡萄销售普遍比较紧张,所以我成立了这家公司,产出的葡萄酒大部分卖往西藏。”他告诉界面新闻。在芒康县及周边乡村的民居,时常能看到墙上刷着“出售葡萄酒”的汉字,当地几乎大部分人都参与了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的种植,自家也有自酿的葡萄酒,而酒厂的建立则将这项产业规模化,并提高了品质。
藏香葡萄酒公司与当地葡萄产业发展合作社合作,收购当地村民的葡萄,然后酿酒。2016年,藏香葡萄酒公司销售优质葡萄80余吨给酒厂,合作社销售收入57.5万元,公司年产销售收入450万元,销售利润260万元。随后公司销量逐年上升,并在2017年推出了对葡萄质量、采摘时间要求更高“藏红甘露”冰红葡萄酒,产量有限,价格更高。到2018年,合作社销售优质葡萄200余吨、155万元给藏香葡萄酒公司,公司年销售收入达750万元,销售利润420万元。
2016年以来藏香葡萄酒公司已形成近300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带动当地农户35户,105人,2016年至今合作社和公司累计发放工资达430万元。
当地葡萄园 拍摄:郑萃颖芒康的葡萄酒庄成为了当地村民获得收益的主要产业之一,除了藏香葡萄酒公司,还有以“达美拥”为主要品牌的西藏芒康县藏东珍宝酒业。该酒业公司的葡萄基地主任张继祥告诉界面新闻,他之前在云南做葡萄种植培育,7年前和酒厂老板一起,将一些云南的葡萄品种引进芒康县盐井,发现适应芒康盐井地区气候之后的葡萄产出效果要胜于云南,而且没有病虫害。“芒康县的三个乡参与葡萄种植的有几千人。”他说。
西藏芒康县藏东珍宝酒业还在尝试向法国酒庄学习,开发葡萄园旅游和葡萄酒文化观光,带领游客参观葡萄园、酿酒工厂和酒窖,解说葡萄品种、酿酒工序等,甚至让游客体验酿酒师生活、品鉴葡萄酒。不过这些将葡萄酒产业和旅游结合的想法还在初步构思阶段。
除了葡萄酒产业,芒康拥有大量藏区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比如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芒康弦子,中国唯一保留了完整最原始手工晒盐方式的芒康盐井,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盐井天主教堂,芒康曲孜卡乡温泉,红拉山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尼果寺、“藏东第一湖”美称的莽措湖、文成公主庙等。
芒康古盐田(三张) 拍摄:郑萃颖
为改善当地旅游基础设施,2018年芒康县扩建了盐井历史文化展览馆至加达村民俗村和古盐田至曲孜卡温泉度假区景区的内部公路交通,与214国道衔接,构成盐井古盐田旅游景区大环线。
西藏昌都市盐井古盐田旅游景区正在积极创建国家5A级景区,政府将投资大量资金,改善景区基础设施,引入企业扩大规模。四川省通惠集团出资1000万元在芒康纳西乡建设高端民宿,目前已完成项目设计和考察。
另外芒康县旅游局2017年至2020年拟新建旅游公共厕所54座和2座3A级旅游厕所,其中纳西乡民俗村有10座,并配备了40人的精准扶贫生态岗位,使得每年人均增收3500元。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将为当地村民带来新的增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