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集团开发酒”引争议 开发贴牌模式被指存硬伤

编辑:admin 日期:2019-04-23 12:17:33 / 人气:

近日,有媒体报道汾酒集团出品的产品存在价格、产品信息混乱,“集团开发酒”暗藏私自灌装等现象。当天下午,汾酒集团发布声明称,“将大力进行整治、整改,保障广大消费者的权益。”业内人士指出,汾酒靠开发贴牌、授权定制去增加整体营收,这种增长方式存在很大的硬伤,同时有损品牌形象。
图左: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股份酒;图右: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集团开发酒
汾酒“集团开发酒”引争议
据《新京报》22日报道,汾酒厂生产的股份酒,其市场批发和零售差价不大且稳定,而批发价30元一瓶的“开发酒”,对外零售价能达到600元左右。除了价格,还有很多不同品名的“开发酒”,包装上虽都印有“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杏花村”等字样,但无法查询具体开发商和酒水生产厂名厂址等信息,更有一些不良开发商和经销商借此漏洞,用三无散酒灌装冒充汾酒。
报道称,按照经销商及汾酒集团内部人士说法,股份酒是指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汾酒厂)生产的汾酒,这是汾酒老厂,而集团酒是由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其他子公司生产的酒水,它们由各个开发商自行设计包装品名销售,所以也称为“开发酒”。
对此,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集团开发酒零售价超批发价20倍”是汾酒集团目前包销体制下对于子品牌缺乏监管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内很多以贴牌商借势大品牌短期套利的常规运营方式,通过虚高的挂价,再利用很大的招商优惠力度来实现产品的销售。
而对于一些不良开发商和经销商用三无散酒灌装冒充汾酒,蔡学飞认为,从品牌维护角度来说,汾酒集团监管不力、难辞其咎。他表示,贴牌商出于成本与利润最大化考虑,确实存在着从汾酒买条码自行灌装的情况,这必然导致产品品质的不稳定,甚至以次充好,严重损害了汾酒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22日下午,汾酒集团就此事发布声明称,依据集团公司去年10月开始的产品瘦身工作总体安排,针对报道中的内容进行核查。对杏花村镇周边商铺存在的假冒侵权产品问题,请求汾阳市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进行查处。集团公司将大力进行整治、整改,保障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开发、贴牌模式存硬伤
事实上,关于汾酒“集团开发酒”的争议由来已久。早在2013年,《每日经济新闻》就曾报道过汾酒品牌乱象:同一款产品在不同地区、不同店面的销售价格相差百余元;围绕着汾酒集团,多家实力强大的“开发商”得到授权,不同的瓶子、不同的包装,都有可能是一个开发商开发买断的产品,难辨真假。
六年过去了,这些乱象却依然存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中新网表示,长期以来,汾酒的增长模式并不是靠大单品和全国化运营,而是靠开发贴牌、授权定制去增加整体营收,这种增长方式存在很大的硬伤,也损害了品牌形象。他认为,在汾酒集团谋求整体上市的当下,需要对这些乱象进行有效地整治,品牌的梳理、管控、提升和优化势在必行,否则难以获得认可。
“汾酒集团的开发模式,已成为白酒行业内的普遍现状,就连茅台、五粮液等知名白酒企业也存在,汾酒和茅台也曾因出现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品牌缩减了很多开发商。”白酒营销专家肖竹青称,“开发、贴牌模式对酒厂贡献很大,放大了品牌的声音,扩大了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但是带来的负面影响则是稀释品牌含金量。”
蔡学飞也表示,随着品牌化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在当今信息时代,品牌非常脆弱,开发商模式为了短期利益借助大品牌宣传,存在欺骗消费者,甚至低质高价的情况,对于企业的品牌伤害极大。在他看来,解决这些乱象,需要做大做强企业自有核心产品,规范子公司监管,同时强化主品牌的宣传等。
白酒市场混乱 消费者喝的名不副实
近年,在中国白酒市场上,授权、合作、开发等运营方式泛滥,知名品牌尤其明显,出一大批名不副实、一本万利的“开发酒”,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喝的名不副实。这些“开发酒”短期内会为酒企带来业绩,长期下去会成为“寄生酒”,给酒企带来的伤害巨大。对于汾酒的市场乱象我们将持续关注。

现在致电 0570-2233888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